應對人口老化安老缺人 政府考慮資助購長者科技

【明報專訊】政府明日將與社聯合辦長者科技產品展覽,政務司長私人辦公室政策及項目統籌處處長何珮玲(圖)接受本報專訪,承認香港在長者科技應用上「行得慢」,強調面對人口老化和從事照顧長者行業的人數短缺,社會要思考如何透過科技幫助長者。政府將研究如何在資源上配合,協助居家和院舍長者應用科技,包括是否將長者醫療券或社區照顧服務券,適用於資助採用相關產品。明報記者 梁智康 研醫療券社區照顧券配合 政府上月為展覽舉行記者會,展示多款改善長者生活的新型科技產品,包括「自動排便機」和「陪伴機械人」等。本港去年年中約有116萬名65歲或以上長者,以居家長者為主;對於政府如何協助居家、特別是低下階層長者應用科技,何珮玲表示,有意見認為可將相關科技產品納入醫療券或社區照顧服務券資助範圍,但強調政府現時未有定案,因涉及不少資源。 她補充,政府在思考問題時會考慮是否幫助所有長者,或只集中幫助低下階層長者,指若幫助所有長者,資源便會「分得很薄」。她認為,社會缺乏將科技產品應用於長者日常生活的意識,但其實這些產品並非「很尖端」,例如協助長者於家中活動的設備等,政府希望藉展覽讓公眾知道科技能改善長者生活質素。 院舍方面,資助院舍現時可依照政府的「家具及設備參考表」,在購置家具設備時申請政府資助。何珮玲稱參考表上的家具設備「科技含量不太高」,有空間做得更好,政府會多做工作,冀參考表能包含更多長者科技產品。她表示,政府在展覽後亦會探討是否增加資源,幫助私家院舍嘗試新科技。 香港行得慢 社會乏意識 何珮玲強調,科技產品除改善長者生活質素,亦能方便照顧者,她指院舍多傾向以人手應付工作,但部分工作其實可以科技協助,節省人手,而工作效果可能更好。她相信,科技產品若能減輕照顧者工作量,切合長者需要,產品「落地」成功的機會將更大。 她承認,香港在長者科技應用上「行得慢」,亦難估計香港何時能追上日本等發展成熟的市場,但強調舉辦是次展覽是「開了個頭」,政府在展覽後會繼續推動相關工作,不會完成展覽後便「拜拜」。 引述 : 明報原文

屯門健康中心安老院

房屋署建議在屯門第29區(西)興建一幢單幢式約40層高的公屋大廈,料可建約990個住宅單位,容納約2500人口,並設有一個佔四層的社區健康中心和一個設100個宿位的安老院舍。署方預料最快2019年獲得立法會撥款,在2024年竣工。 擬建40層高公屋大廈中,有33層作住宅用途,位於底7層的大樓部分,除了有社區健康中心和安老院舍,亦有停車設施、綠化休憩設施、兒童遊樂場等。項目住宅地積比為6倍,非住宅部分地積比為2倍。擬建的社區健康中心預期提供醫生診症、跨專業醫療護理、慢性疾病管理和病人教育及支援等服務;擬建合約安老院舍提供100個包括資助及非資助安老宿位,為中度或嚴重缺損而未能自我照顧起居的長者,提供住宿照顧、膳食、基本護理和醫療等服務。

以老護老

安老院是為無法自理生活的長者,提供住宿照顧服務。日常起居飲食,以至淋浴、吃藥都要人照顧。不過安老院中護理員、保健員等前線人手面臨斷層,現職員工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以老護老」情況普遍。香港長者人口由現時15%將躍升至2041年30%,如再不吸納更多年青人加入行業,將來長者要入住院舍,將會無人照顧。 社會上的眼光總覺得安老院工作要為長者清潔,工作厭惡,地位低微令年青人對安老行業卻步。有見及此,有社會服務團體安排一班安老行業的年青從業員到日本考察,為改善香港安老行業取經。 Youtube : 銀齡帥靚正:誰可相依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